close

只是一時興起,在傍晚跑步的時候把眼鏡摘了下來。過去總會害怕單純跑步的狀態會乏味所以帶著耳機,現在卻像可以從容處理這份單純的單調,或是能夠聆聽周遭的環境。

一個月前差不多的傍晚時刻,我才剛從台北松山機場降落。總是覺得時間過得很慢,但又已經回來一個月了。

說實在的,這一個月內沒有想通過什麼,也沒有成就些什麼,對接下來該何去何從還是茫茫然。和在上海的狀況完全相反,台灣有舒服的生活環境,親朋好友們的摸頭,能隨心所欲的運動,並能在路邊任意的小吃攤就得到大大的滿足; 相同的是仍不願在此長待(至少目前還不到想待台灣的時候),還是想去別處再闖蕩。

其實感覺上海不斷有隻手在勾著我回去。回來第一週的時候就接到了那邊freelance的機會,接下來也有零星一兩個上海工作的面試過程,看似理所當然的就該回去上海呀?心底卻不乏有疑問不停地湧出:那幹嘛還離開上海?換工作也是人在上海好換,只要工作換了就能在上海待得下來?當初到底是為什麼離開的?

當初去上海的理由很明確,現在離開的理由卻很模糊。雖然自己會對想去上海就業的人建議要向錢看,但當初自己要過去時錢反而不是理由(因為拿的反而比較少),在上海生活的過程中也做了一些不以錢為考量的打算,例如為了讓自己過的安適為主而搬家,每月花超過1/2薪水在房租上。告訴自己剛開始工作就別想著要存錢了,顧好自己,賺經驗,拿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比較重要。雖然最後沒有拿到自己想要的,經驗也累積的亂七八糟,錢倒是莫名其妙的還有一點成果。

不禁覺得很奇妙。一路上所做的選擇都不是以省錢或賺錢為目的,最後的結果反而意外達到錢這個目的。

所以一路上驅使選擇的因素,是讓自己變得更好嗎

想著要去唸書,結果申請的期限比之前查的還要提早兩週結束了,錯過了好像覺得可惜,但又只用得出「好像」來形容感覺是否代表也沒很想追求?

說好了回台灣是要找方向,但「找」原來也是需要自身有所動作的,什麼都不做並不是找。

跑完步躺在運動場上看著天空時,意外發現戴著眼鏡看到的顏色,和裸著眼睛看到的顏色是不同的。於是為自己原來帶著有色差的視野看世界而感到震驚,世界並沒什麼是絕對的。

不過雖然不知道是好還是不好,但多個選擇我想都不是壞事。很幸運的抽到了今年英國的打工度假簽,應該可以利用上海公司的機會,試著在倫敦找到有專業性的工作(不然倫敦實在是超越上海的崩潰貴,在倫敦橋上畫畫可能無法過活)。

於是在收到信的那一刻,腦海對上海唱起了...

;)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hoenixj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