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時候對烏龍麵的印象停留在超市的鍋燒麵,那麵條煮出來軟爛綿糊的口感讓我一直誤會著烏龍麵,以為全天下的烏龍麵都是如此令人難以下嚥,凡是烏龍麵通通列為拒絕往來戶。一直到長大後讀了點書看了點電視有了些口福,才知道真正的烏龍麵是以「彈性」而驕傲、絕非超市冷藏架上的商品所能比擬的,這可謂我人生中最大的誤會之一 orz
土三寒六,偶爾聽人提起過不錯的手打烏龍麵店家,假日找了個機會同家人一起拜訪了。
滿好找的,沿著復興南路往微風廣場的方向走,過了飛天麻辣後順著巷子彎進去,火紅的招牌即刻映入眼簾。
菜單主要以烏龍麵為主,有湯有乾,都有大中小三種 size 供選擇;也有飯類和壽司、以及一些炸物小菜。木頭色的店面,桌椅座位之間空間稍窄,予人熱鬧、卻略擁擠的氛圍。在門口有些排隊等位的顧客,但流動率頗快,不必擔心。
明太子釜玉烏龍麵,小,170,乾拌型。蔥花、海苔絲、麵衣、明太子,以及一顆已打散的生雞蛋,趁熱拌勻,欣賞美麗的蛋黃如陽的橙紅是如何繚繞著滑溜的麵條。等不及吸一口入喉中,我彷彿嘗到了鮭魚腹那香濃的脂味,想是甜美的蛋黃與油炸麵衣的香氣所致,一粒粒細小的明太子在滑順中增添了顆粒的口感,麵衣吸附了蛋液更添其炸物的香氣,味道挺好的。
麵條倒比我想得差一點,有彈性,但稍軟了些。我的是乾拌麵,情況已經算比較好的 =>同行的家人都是點湯麵,泡在湯中的麵條一夾即斷,快變成我記憶中惡名昭彰的超市鍋燒烏龍麵了 XD
家人的湯麵系列都只有淺嚐湯頭而已,參考參考。
野菜烏龍麵,湯頭都是玉米粒的味道,平凡,沒什麼看頭。
豚骨烏龍麵,湯頭偏乳白,但並不濃郁也不稠,清淡,且有強烈的青蒜味,除此之外略有動物的腥臭感,不是很順我的口。
關東煮烏龍麵,極甜的柴魚湯頭,甜度感覺釋自於關東煮料,像是額外添加得非湯頭本身,有些遮蓋柴魚味而非相輔相成。
吃乾拌麵但天氣冷還是想來碗湯。味噌湯,30,只有蔥花和海帶,湯頭不甘,很普通的鹹味噌湯。
燙青菜,50塊的份量來說它實在超不值,而且口味極重,像夜市的鐵板燒灑滿黑胡椒,越來越不值50的售價 ==
家人嘴饞,加點的大福冰淇淋,80一份兩粒,淋有黑糖蜜,裡頭冰淇淋冰的略硬,卡士達蛋奶味極重(很假),混著黑糖蜜,猶如在吃雞蛋布丁......
四個人共950,不收10%,有些小貴。乾拌麵的味道我很滿意,但麵條只覺得還可以。據說國父紀念館附近有家日本來的烏龍麵,不曉得是否也能洗清烏龍麵在我錯誤印象中的罪名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