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前陣子搬了家。不是第一次在倫敦找房搬家,卻有一些新心得; 疫情下房市也有一些不同的動向,記錄一下。

- 市場比想像熱絡。本來以為租屋市場乏人問津,卻出乎意料的,有的仲介還是整天行程滿。現在的需求來自於明年年初的學生回歸(但英國現在又宣布改線上,應該又有變數了),Q4 有些企業在relocate 年初應該就relocate但被疫情耽誤的expat,或者有些人單純利用現在相對便宜的租金,想在聖誕節前訂下來。不過整體上來說還是供過於求,租金大概少了10-20%,議價空間也大。看房預約的成功率也高,當天約當天看。

- 房子的layout原來會影響空間感。看了同一棟裡不同戶的兩間,坪數上是相同的,卻因為格局的不同帶出不同的大小感。但當坪數大到一定程度的時候,layout對大小的影響就相對輕微了。

然後房仲們。

一般來說,在倫敦來來去去的人們,聽到房仲這個詞,多半不會聯想到什麼好印象,而他們多半也不會讓你對你的刻板印象失望。通常和租屋房仲的流程是: 網上看到有興趣的房子,聯絡仲介,仲介會先問你一些基本資料,像姓名,聯絡方式,職業,什麼時候入住之類的「建檔」,然後就約時間看房。看到喜歡的就準備提offer,不中意的通常就也直接掰了,不會繼續和房仲找下去。

跟我在上海時與房仲們的往來不太一樣。在上海,網路上看到的相片經常是假的。

「沒有人會有時間去更新。」上海的房仲們如此理直氣壯的說著。於是通常會依著朋友圈子內的口碑找一個可靠的房仲。跟房仲會像一組長期合作的夥伴,他會一路伴你到找到房為止。上海房仲的使用手冊大概是: 起始時要先告訴仲介你的需求,初始化房仲,然後在他一路找物件給你看的路上修正他by告訴房仲什麼是ok的什麼不行,慢慢的房仲會抓到你的需求喜好,一路調整到最後找到目標。

不知是文化的差別還是市場的差別,在倫敦我還沒看過這樣的仲介。

不過這一次有遇到幾個,不是只把你當行走房租的仲介。

看房時,從大樓的社區就開始和我介紹。穿越社區的同時,一路介紹在同區內他的租客或往來的房東們。對於你有的疑慮,例如裝修或傢俱甚至環境,也都不會批判而是給予聆聽,跟你討論如何和房東商量或者建議其他的選項,再跟你約時間繼續帶你看。雖然常常隔天我又把房通通打槍,但心裡也是滿感謝這些有在花心思的仲介。"I really appreciate your help, so I want to call you instead of just emaling you or so."

可能自己還是很天真吧。仲介只是在做他的工作而已。但自己還是默默希望著,在這金錢的交易下還是能有人情的成份在。

arrow
arrow

    phoenixj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